(通讯员 郑博文 于海琪 王楚楚 赖明发 摄影 赖明发 王楚楚 罗圣寅 张儒裕 章如玉 韩琳红 于海琪 杨依婷)4月20日下午,“中文:共筑美好未来”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主题庆祝活动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曼谷中心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协办。
中国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代表柯友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会议事务处代表陈嵩,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曼谷中心事务代表王会昌出席活动并致辞。
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主持人韩佳主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媒体融合发展部主任王浩,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科研处副处长周建新(主持工作)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代表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中文爱好者们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双语播音方向硕士研究生赵一鸣(加拿大)为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中英双语同声传译。
段鹏副校长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对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未来的时代是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时代,如何重构信息传播知识体系成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的首要科学问题。中文的国际传播是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之一。国重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与传播优势,以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为抓手,持续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立体丰富的融媒体交流平台,深化信息的流动与媒介传播,助力增强国际中文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参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加强中文国际传播的本土化、分众化、精准化。
出席活动的嘉宾纷纷表示,在中外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中文在世界范围内搭建起一座座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庆祝活动中,专家学者从汉字文化与传播、中国书画艺术、中医药养生三个方面,生动诠释了中文与中华文化之美。
在汉字文化与传播活动中,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教授乐琦提出“假如汉字会说话”的理念,邀请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比赛埃及总冠军、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生正曦(埃及),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泰国冠军春凤(泰国),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甲骨文”杯世界汉字大赛总冠军、我校2020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京盛(日本)一起化身汉字,为嘉宾们带来汉字的“内心独白”。她的汉字文化讲座,为全球中文爱好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助力更多的中国故事通过汉字被发现、被传播,被倾听、被理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的刘鸿彦导演分享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创作缘起和创作架构,通过构建生动有趣的视听图景,带领观众重新审视美妙的中文,了解“字”对中国人的塑造,破解汉字里的中国。
在中国书画艺术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杨磊老师以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撷取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或作品里的春字与作品,与大家一同欢迎春天的到来,他还现场书写了“共披春风,天下大同”八个大字,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冀。
故宫学校的张梁老师通过对比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秀石疏林图》中的绘画细节与图后的题画诗,生动介绍了“书画同法”。通过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大家了解了中国画不只注重追求技法,还注重写生的画中至理,引发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
八段锦是传统中医导引术的一种,习练八段锦可以养生保健。在中医药养生活动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代金刚老师带领嘉宾们在云端一起亲身体会八段锦的一招一式,感受中医和中国传统导引运动的魅力。
由于中文日正值谷雨时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董玲教授从中医养生药食同源的文化出发,结合今年的五运六气和谷雨时节分享了养生的着重点;同时,董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春季食材,希望大家通过饮食调整达到养生目的。
活动最后,我校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杨依婷(马来西亚)带来歌曲表演《灯火里的中国》,展现了对中国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我校为全球中文学习者举办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旨在表达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热爱、对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国际传播工作的支持,同时也彰显了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加强了全球中文国际传播伙伴间的合作,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共筑世界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编辑:阎玺)